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导学案及答案(教案 学案) -pg电子娱乐平台

2012-09-18上传
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导学案及答案(教案 学案)
文档格式:
.doc
文档大小:
1.31m
文档页数:
195
顶 /踩数:
收藏人数:
48
评论次数:
文档热度:
文档分类:
中学教育 -- 
文档标签:
教学 答案 语文
系统标签:
教学 答案 语文
教学设计教学札记沁园春雪课型:讲读 课时:1审核: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:2009年815日【教学目标】   1、理解词作抒发的思想感情;  2、理解上下阕的内容、层次及艺术手法;  3、朗读,背诵默写。【教学重点】  朗读,背诵默写。【教学难点】 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。【教具】  电脑,投影仪。【教学时数】  一课时。【教学过程】  1、情境导入:  毛泽东这个名字,在中国乃至全世界,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。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。其实,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,他的诗词造诣,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今天,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《沁园春雪》(板书课题、作者)。2、资料助读:背景:1935.10,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,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,1936年2月在毛主席率领下,准备从陕北出发,渡河东征,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。本月初,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,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。一次,他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、白雪覆盖的黄河岸边的塬上视察地形,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,欣赏到北国风光,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,挥笔写下了《沁园春雪》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。3、疏通字词,理解大意解释下列词语:  沁园春:词牌名。          北国:北方。   惟余莽莽:只剩下白(​http:​\/​​\/​.xkb1​)茫茫的一片。惟余,只剩。莽莽,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。  大河上下:黄河的上上下下。  顿失滔滔: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。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。  山舞银蛇: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。  原弛蜡象:高原(上的丘陵)好象白象在奔跑。  须:等到。  红装素裹:形容雪后天晴,红日、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。分外妖娆:特别艳丽多姿。娇:美好可爱。  折腰:鞠躬、倾倒。这里有称颂、赞美的意思。  略输:稍差。            文采:文学才华,这里指广义的文化,包括政治、思想、文化。  稍逊:稍差。  风骚:义同“文采”。风,原指《诗经》里的《国风》;骚,原指《楚辞》里的《离骚》。后来“风骚”代指文学才华,。  一代天骄:称雄一世的人物。天骄,“天之骄子”的省略语,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。  弯弓:拉满弓。           俱往矣:都已经过去了。俱,都。  数:数得上。            风流人物: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。4、深入研讨,理解思想和艺术1、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?它们又分哪几层?    答案: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,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。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,中七句是具体写,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。  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,抒发壮志豪情。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。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,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。    投影:     上阕:写北方雪景,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。  1、概括写北方雪景 (前三句)   2、具体写北方雪景 (中七句)   3、想象雪过天晴之景(后三句)    下阕:评论古代帝王,抒发壮志豪情。  1、承上启下    (前二句)            2、评论古代帝王  (中七句)        3、抒发壮志豪情  (后三句)   2、上阕的写景,哪几句是实景,哪几句是虚景?    答案:从“北国风光”到“欲与天公试比高”是实景;“须”字以下是虚景。投影: 教学设计3、上阕哪几句是静景,哪几句是动景?    投影答案:新课标第一网(​http:​\/​​\/​.xkb1​\/​​)   说明意义:把静景写成动景,表明在毛泽东眼里,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,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、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。  4、“望”字可否换成“看”字?为什么?    答案:不可。因为是登高远眺,只能用“望”。  5、“顿”字可否删去?为什么?    答案:“顿”不可删去,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,寒威之烈。      下阕中,“惜”字含有哪些意味?    答案:“惜”中含有多种意味。    含褒意,肯定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、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,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。    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,批评他们短于文治,在思想、文化方面建树不多,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。    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,必将胜过前人。    投影:6、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,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?你的根据是什么?    答案: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。因为其他几位是“略输”文采,“稍逊”风骚,而成吉思汗是“只识”弯弓射大雕。  7、主题句是哪一句?    答案: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  8、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?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?    答案: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,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。这首词写景,纵横千万里,大气磅教学设计礴,旷达豪迈;议论,上下几千年,气雄千古,风流豪壮。    投影:  主题: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,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。  写景,纵横千万里,大气磅礴,旷达豪迈;  议论,上下几千年,气雄千古,风流豪壮。5、指导分角色朗读,鼓励朗读背诵。(投影下列文字)女领:沁园春雪    男领:北国风光,(豪迈,高而慢)    齐: 千里冰封,(拉长)       万 里 雪 飘。(高昂)    女: 望 长城内外,       惟余莽莽;    男: 大河上下,       顿失滔滔。(慢)    女: 山 舞银蛇,       看红装素裹,       分外 妖 娆。(慢)    齐: 江山如此多娇,     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       稍逊风骚。(慢)    男: 一代天骄,       成吉思汗,    齐: 只识弯弓射大雕。(低,慢)    齐: 数风流人物。       还看今朝。(高昂,坚定)       数 风流 人物。       还 看 今 朝!(一字一顿)6、小结。《沁园春雪》全词熔写景、议论和抒情为一炉,意境壮美,气势恢宏,感情奔放,胸襟豪迈,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。教学札记教学设计7、布置作业  1、背诵、默写这首词。  2、根据自己的印象,写一段雪景的文字。字数不限。板书设计:.xkb1(​http:​\/​​\/​.xkb1​\/​​)教学札记教学设计《雨说》课型:讲读 课时:1审核: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:2009年815日【教学目标】1、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。  2、学习诗的语言特色。3、注重朗读,感悟诗歌的内容,捕捉诗歌的意象,领会诗歌的感情。【教学重点】  朗读、感悟,领会诗歌的感情。【教学重点】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。【教具】  电脑,投影仪。【教学时数】  一课时。【教学过程】【课前准备】  1、搜集描绘“春雨”的古诗佳句。1.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《孟浩然《春晓》》8e2.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(王维《山居秋螟》)sc[3.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(杜甫《春夜喜雨》)ue6 4.山路元无雨,空翠湿人衣。(王维《山中》)p 5.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(张志和《渔歌子》)?p[/-u 6.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人梦来。(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)gb] 7.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(杜牧《清明》)y|z/ (初三语文)-4-f{,}15 8.寒雨连江夜人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(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)(m 10.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(苏轼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)n  2、朗读预习:读准字音,熟读诗句。 一、新课导入  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,并说一说“春雨”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。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“春雨”的意境,步入郑愁予的《雨说》,去感受现代诗歌中“雨”的魅力。   作者介绍:郑愁予,原名郑文韬,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。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,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。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,1968年赴 美,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,获艺术硕士学位。现旅居美国,为“现代诗社”成员,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。《雨说》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,此 时诗人虽身在美国,却心系祖国,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。他把《雨说》送给“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”,我们来听听他要借“雨”之口对中国儿童说 些什么。二、品读诗歌   1、配乐朗读,理清思路:《雨说》清新灵动,建议以轻松欢快、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。推荐乐曲:萨克斯乐曲《春风》。   《雨说》共九节,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,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,雨的任务,雨的祝福,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、雨的希望表现出来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,用自己的语言,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,理清诗歌的脉络:   1节:在漫长的等待中,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。   2节:雨轻轻地来了。ww w.xk b1.c om (​http:​\/​​\/​.xkb1​\/​​)   3节: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。   4节: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。   5节: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。   6节: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,又是怎样长大的。   7、8节:教孩子们勇敢地笑。   9节:交代最终的归宿。 学生回答总结,教师板书:   2、感受诗情,品味雨韵:   先整体感悟,后重点突破。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。    反复朗读,整体感知:   读了课文,你感觉诗中的“雨”是个什么样的形象? 提示:雨的形象:雨,滋润大地,播种希望,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,她是生命的源泉,她是爱的使者。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,给世界带来希望。(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,例如:亲切、温柔、充满爱心的雨;乐观、爱笑的雨。)学生可围绕“爱”的主题畅所欲言,不可囿于固定答案,束缚学生的思维。    细细吟咏,重点突破:1、第二节中“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”有什么作用?   明确:“把天地织在一起”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,它想滋润万物,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,因此,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。   2、第二节中“我来了,/雷电不喧嚷,/风也不拥挤”能否改成“我来了,/在雷鸣电闪中,/在狂风中我来了”?为什么?   明确:“雷电不喧嚷,/风也不拥挤”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,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。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,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,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、轻柔细腻的特点。   3、第三节中“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/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”,这里的“我”和“你们”分别指代谁?   明确:“我”指代春雨或雨,“你们”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。   4、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“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/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”,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?   明确: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。在这之前,鱼儿是不动的,溪水是静止的,现在春天来了,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,溪水也开始重新涨 了起来,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,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,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“说声好”,听溪水“练习新编的洗衣谣”,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。

君,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~~

相关文档

网站地图